你是否有無處安放的心
- Brenda
- 2022年3月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月7日
(更新於2025年2月7日)
有時候,在課堂上會遇到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情境,像是
看似得體地說話,卻難以與內在真正連結。
或者,當同學正在分享剛剛的練習心得時,旁邊某位「肺活量很好的同學」可能感同身受,忍不住想發表自己的看法。大概是怕忘了,又或者太有共鳴了。
於是,話還沒等對方說完,就迫不及待地插話(或者覺得沒有插話),開始陳述自己的經驗。
這時候,我通常會請這些「熱情滿滿」的同學稍作停頓,先按捺住內心想要共鳴的衝動,尊重正在發言的同學,讓他們有機會完整表達自己的心得。
因為
回饋,是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透過同學的練習回饋,我們可以觀察到他的學習過程,了解是否需要調整,是否可以給予建議,或者是否需要更多時間去觀察和體會。
覺察自己的衝動
當我們忍不住想打斷、想分享時,如果能察覺到這個「衝動」,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——
不妨把注意力轉向內在,和自己對話:
是想要得到共鳴?一起開心
是想被肯定?
是想吸引注意力?
是害怕輸?還是想贏?
又或者,想證明些什麼?還是完全沒想到。
還是就是單純的熱情想分享?
也許有些反應,可能來自人生某個階段,我們沒有好好照顧自己?
內在的不安,讓心總是浮動,無法真正安放下來。
如果是這樣,學習靈氣,透過療癒來穩定自己的能量,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當我們學會先照顧自己,打好靈氣的基礎,內在的安定會帶來外在的穩定,而那顆「無處安放的心」,也會慢慢找到歸屬。
尊重自己的步調,也尊重別人的空間
觀察這些同學,無論外在表現可能是溫和有禮,進退得當,或者情緒較為外顯,急於分享,
其實,他們都只是自覺或不自覺的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。
人生永遠是有選擇的。
如果可以試著跳脫習慣性的「不自覺」,試試不同的方式,也許會發現
你的心,會更穩定。
你的生活,會更舒適。
願你能找到內在的平衡,
祝福你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