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療癒師的大陷阱-靈性的自我膨脹

  • 作家相片: Brenda
    Brenda
  • 10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10月21日

偶爾會看到一些對靈氣(或其他療癒技術)超乎異常熱情的療癒師,會落入這樣子的陷阱。有的可能是一時,過了就好。有的可能蠻久的,我覺得很可惜。最終的原因可能還是源自於之前生活的複雜性影響累積。

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建議療癒師一定要療癒自己,再去幫助療癒他人。


希望大家都能夠保持自我覺察,遠離陷阱,活出自己。


靈氣行旅


—-/


靈氣是靈氣,

療癒師是療癒師

療癒師的雙手是靈氣的通道

療癒師不是靈氣

這是我們從初階開始就一直強調的


但若覺得自己就是靈氣、自己就是療癒-》這種認知及界線模糊。可以參考以下來幫助自己釐清思路,跳脫陷阱。



一、靈氣角度的分析


在靈氣的觀點中:


• 靈氣(Reiki) 是宇宙的生命能量,本身具備療癒性質。

• 療癒師 只是能量的通道(channel),讓靈氣流過自己的雙手去協助他人。

• 療癒(healing) 是靈氣流動、與個案內在意識共振後所產生的結果。


👉 因此:「靈氣 ≠ 療癒師, 療癒師 ≠ 療癒」。


靈氣是一種能量;療癒是能量運作後的結果;而療癒師只是通道、是橋樑。


若內心將這三者混為一談,往往可能意味著


自我與能量之間的界線模糊。

這種誤認在靈氣修習者之中,是陷阱。


尤其是當他們開始感受到透過靈氣自己「能夠療癒」時,內在可能會產生:


• 「我是那股力量的源頭」的潛意識認同。

• 「如果我沒有介入,對方就不會好」的責任或控制意識。

• 「我=靈氣=療癒」的融合感,帶來暫時的自我價值感。



⸻/




二、心理角度的分析


從心理層面來看,這樣的誤認背後常隱藏幾種需求:


1️⃣ 自我價值尋求


如果一個人內在有「我不夠有用」或「我需要被肯定」的潛在信念,他可能會將「療癒的力量」與「自我價值」綁在一起。


•潛意識訊息:「如果我能療癒他人,我就有價值。」

•結果-》會不自覺地把靈氣視為「我自己的力量」。



2️⃣ 控制與救贖原型


有時候,內在的「救世者原型」會讓人誤以為自己是能量的主導者。


「我能幫助別人」逐漸變成「我必須讓他好起來」。


這樣的信念會讓人難以信任宇宙能量原本的療癒力量,而想「代替宇宙去掌控療癒的結果」。



3️⃣ 邊界模糊與共感過度


高度共感者(或是靈氣療癒師)容易共感他人的情緒或能量。當邊界意識不夠清晰時,會出現「我與能量融為一體」的感覺。


這雖然有時帶來靈性上的「合一體驗」,但若未整合,就會在心理上失去清楚的「我」與「能量」的分界。



4️⃣ 靈性逃避(spiritual bypassing)


用神聖化的概念掩蓋人性或生活的不安與不確定。


例如:「我是靈氣本身」聽起來高尚,但其實有可能是在迴避面對「我也只是人,有侷限、有恐懼、怕療癒不受自己大腦的控制而得不到讚美及肯定」的現實面。




⸻/




三、建議


若你覺察到自己內心有這樣的誤認,可以練習以下幾點:


1. 每日靈氣練習時,默念:


「我是靈氣的純淨通道,而非源頭。」


這有助於重新建立能量流與自我之間的正確關係。



2. 自我觀照「想要療癒」的動機


問問自己:我想療癒他人,是出於愛與信任宇宙?還是出於希望自己被肯定、希望看見自己很能幹?


這能幫助你看見背後的驅動力。


3. 練習能量界線


在每次療癒前後,覺知感受自己作為「橋樑」而非「來源」的角色。


而非將自己導入自己就是靈氣的誤區。



4. 心理層面的整合


若這個誤認帶來不自覺的異常高度掌控需求,以及困惑或焦慮。請與專業心理諮商師一起探索「我為何需要成為能量」這一題,因為背後往往背後有深層複雜的自我認同議題。


其實真正的力量,是來自自己,是能多誠實地看見自己、接納自己。


療癒別人感覺美好,但更深的功課是讓自己也被療癒。


自己疲倦的時候、迷惘的時候、甚至不想「幫誰」的時候,都依然值得被理解與被愛。


不需要用靈氣療瘉他人來贏得尊敬及愛,你本來就值得愛。


希望這些異常熱切的心,都能夠找回自己,好好對待自己。


🙏🏻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療癒之後呢?你是誰

離開所有身份後 你是誰 離開工作的頭銜,你是誰? 離開父親、母親、丈夫、妻子、兒子、女兒的角色,你是誰? 或是你還剩下什麼? 除掉這些身份,你應該是你自己。 獨特的自己。 差異化的自己。 接受包容自己的自己。 享受自己是自己的自己。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